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现代都市 > 精选全文圣临默示录:从通关七大名校开始

第3章 意识之谜

发表时间: 2024-03-20

下午的第二节课是蔡老师的自然科学课,今天课上讲的是关于微观物理背景下的‘意识的本质与感觉的本源’。

咲烨随即翻开了自然科学的课堂笔记,听着老师的讲授,在上面刷刷记了起来。

意识分为两层含义,一层是自我角色的意识,即生活中人际社会关系的总和;一层是宏观世界映射于微观尺度下的量子现象。

在物理学意义上,意识的存在源于宏观世界在微观尺度下的镜像映射,是一种宏观世界映射于微观层面下的量子自组织现象。

我们头脑中最深层最细微的核心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量子沙盘——意识场,通过视觉、触觉等各种感觉与外部宏观世界相连,映射模拟出外部世界中各个事物当下的拟态,但与宏观世界中事物本身不同的是,这些拟态是量子态的,充满了微观世界的量子震荡,每个事物的拟态在众多可能性中不停的震荡、错位和起伏,偏离原本的形态,形成数目繁多的差异态,并且量子尺度下同一拟态的各个差异态可以彼此共存、同时存在,在相互叠加交织的震荡起伏中,构成意识组成中最基础的单元——纷涌之念。

每一个事物的拟态在我们头脑中并存的差异态尚且如此繁多,那么宏观世界众多事物的拟态及其差异态更是浩瀚万千,它们在共存中彼此关联、影响,演化出一种特殊的自组织规律,这种规律以宏观世界各个事物本身客观规律的拟态为本征、以记忆中的信息流为参照、以感官的趋向及“自我”的角色需求为导向,将所有的“纷涌之念”层次分明的纳入一种叙事性的逻辑序列之中,浮于最上层的显性之念,最终汇聚成我们头脑中明晰的意识流,形成头脑中关于未来的轮廓,其余的则沉潜于下,成为一首以来被称为潜意识的存在……而在社会学意义上,一个人根据自己与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关联,定位出属于自己的位置与角色,随之衍生出被称为“自我”的角色意识,就像读一本小说时对主角的代入感,“我”为什么是“我”、“他”为什么是“他”,便是由此而产生。

人类的意识本是如此寻常而朴素,当人的生命终结时,意识场也本该随着肉体而消散,而根据《圣临经言》第4节所启示的内容,来自于“灵隙之世”的圣灵,怀着对世间众生的悲悯,赐予了人类第二次生命,或者说一种间接的永生。

当我们的肉体失去生命,意识信息便被圣灵所接引,进入一个被称为“离岸之世”的地方,那是一个拟态于“灵隙之世”的领域,待假以时日、机缘适宜,再被圣灵引入一个意识空白的新生命体,千万年来流转不息,这便是世人所称的“转世轮回”……记到这里,咲烨不禁视线低垂,想起自己逝去的外婆悲从中来。

若是果真如书上所言,外婆的灵魂去了那个被称为“离岸之世”的世界,可那个世界究竟在哪?

又是怎样存在着?

这在《圣临经言》的<显录>中并未载录,教会也从未向普通的信徒透漏过。

咲烨心想,那大概是《圣临经言》的下半部,也就是<密录>中的内容。

教会的教典《圣临经言》并不只有一部,而是分为<显录>与<密录>两部内容,<显录>是面向普通信众的读物,寻常所说的《圣临经言》便是指的这部面向公众的普通教典,而更为深奥的教义则在下半部的<密录>中,其所载录的内容一首鲜有披露,除了高阶的圣务人员可以接触,还有就是在修学之业中达到高级学士以上的资深学历,作为最虔诚最优秀者才可能被教会所密授。

想到这,咲烨不禁有些灰心丧气,因为如今以自己的学习成绩,根本指望不上能考什么好的大学,也取不到什么好的学历,怕是这辈子都接触不到教典<密录>中关于“离岸之世”的秘密了。

可是对外婆的思念日夜萦绕在他心间,他真的好想知道那个地方在哪,如果可能的话,好想去一趟那里看一看,哪怕只有片刻之间,只要能见到外婆一面,对他来说便是莫大的宽慰。

讲完关于意识的内容后,台上的蔡老师喝了口水,翻开教案下一页更长篇累牍的文字,准备讲授这节课的下一篇内容——关于感觉的本源机制,即“感觉”的本质是什么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蔡老师放下水杯,透过眼镜目光扫视着台下的学生们,开始给同学们讲起下一篇的内容来。

咲烨一边听着老师的讲授,一边继续认真做着笔记。

感觉分为肉体上的感觉和心理上的情绪感受,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。

在日常生活中,肉体上的痛感与心理层面的情绪感受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,比如当人处在恐惧沮丧的状态时,对注意力以内的痛感耐受性会明显减弱,使得痛感变本加厉,而处于无惧的状态时,对痛感的耐受会显著提升,感到没那么痛。

另外在中毒或濒死状态下,人们最常见的感觉便是眩晕虚脱,这被视为一种生理感觉,但在抑郁症患者中,重度抑郁者在病发时,仅从心理上便能诱发出类似眩晕虚脱的生理感觉。

因此肉体感觉与心理感受的界限十分模糊,两者并非泾渭分明,而是一种量变产生质变的关系。

当诸如恐惧、忧愁、开心、欣喜等心理知觉经过相当程度的放大,所产生的异化便是诸如痛觉、快感等舒适或不适的生理感觉。

因此心理层面的知觉才是所有感觉的本源,而这种知觉源自意识场本身所具有的生存认知,即意识知觉。

存在于我们脑中微观层面的意识场,本身具有对自身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性,即对自身存在的认知以及外部环境对自身存在影响的判断。

微观世界充满了量子震荡和粒子的高速运动:原子每秒振动几十亿次,电子的速度可以每秒绕原子核600万亿圈。

那是一个高能而混沌的世界,在这样的环境中,意识场对自身的生存认知是高度敏锐的。

存在下去而非消逝涣灭,是所有意识活动的动机本源,也是关于外部环境对自身影响的唯一认知判断。

外部环境的影响分为威胁性的、无谓性的以及有利性的,他们对应着意识场所处微观环境下量子震荡的发散、平稳及收敛态,根据不同类别中不同级别的进一步细分,组成了意识场最基础的几种基本认知态。

这几种基本认知态犹如几种不同的音符,随着微观环境下量子震荡的发散、平稳及收敛等状态的变化而跃动起伏,形成了一副独特的感受乐谱,对应着恐惧、无谓、欣喜等不同的认知情绪。

例如当身体遇到外界的威胁刺激,神经系统向意识传递来自外部威胁性的神经信号,此种信号一般都比较剧烈,在意识场所处的微观量子环境下,对应着高度发散式的量子震荡,而量子震荡的发散则对应着感受乐谱中的“高音”,从而激发出一首徘徊在“高音”的感受乐谱的对应态:恐惧、惊骇等认知情绪,然后通过中枢神经加以千百倍的放大,令恐惧或惊骇等情绪感受在千百倍的放大下,异化为疼痛、灼刺等不适感反馈给肉体,使肉体及时做出反应保护自己。

这即是生理感觉的产生机制,以及与意识的生存认知之间的表里联系。

小说《圣临默示录:从通关七大名校开始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